如今,不少北京人开始了一种新的时尚休闲方式——到天津听相声。现在工作压力颇大,我们平常难得一笑,一周紧张工作之后,周末去海河边,从心底大笑一场,抛开矜持,放下面具,彻底的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现在相声在天津异常火爆,平日晚场演出就座无虚席,到周末更是人流涌动,每次演出都要加座才行。本地人对相声更是热情,相声已经成为天津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得一部分。
笑一笑,十年少
这次到天津听相声,很多去过的朋友都推荐一个地方——名流茶馆,这是改革开放后茶馆行业复苏以来,天津第一家具有传统民俗特征和举办民间演出性质的茶馆,许多相声、曲艺名家对这里青睐有加,已故大师马三立先生还亲笔题写了馆名。当天到了古文化街,提前买了票,在茶馆里转了转。茶馆青砖红柱龙纹顶,古朴与现代兼具,外墙上还有些相声名家来访的照片,上楼梯有个红色大水牌写着下午的戏曲和晚上的相声广告,挺有传统相声那种感觉。晚上提前过去,买点瓜子,拿壶热水,就准备开听。
首先是位打竹板的演员,叫李敬祥,行内挺有名的。竹板一响,热闹的观众席渐渐安静下来。对主段的印象不深了,但加演的一小段很逗笑,整个把历史人物的大事件张冠李戴,配上表情、手势和快板节奏,说的一本正经,底下已经笑开了锅,但这仅仅是开始。
演出持续了三个小时,基本都是传统段子,但语言上不像电视里的那样正统,因为茶馆的更贴近生活,更草根,天津相声之所以火爆,和这个特点有很大关系。不过个别语句也真挺“贴近”生活,列位看官听的时候,有些信息过滤着点吧。这次演出里有两段原来在电视听过,即《八扇屏》和《口吐莲花》,《八扇屏》是源自一种屏风,共八面,每面有历史人物及相关诗词。在相声里则运用“贯口”的手法,由甲简明扼要地介绍画屏上某些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后,揶揄乙无法与古人相比,而找出笑料,这里有大段独白,很考验演员功底。每段贯口中有褒有贬,如称楚霸王项羽,是有勇无谋的“浑人”;称三国时的张飞是“莽撞人”;称东吴大夫鲁肃是“忠厚人”;称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军师苗光义是“江湖人”;称三国时年少有为的周瑜、孔融和宋代的司马光、文彦博是“好小孩子”;称唐代的开国大将尉迟恭是“乡下人”;称辅佐周朝的姜子牙是“渔人”;称宋代岳飞的幕僚王佐是“苦人儿”。这些人物都来自脍炙人口的古典小说,也是评书艺人津津乐道的形象。现在,相声演员表演《八扇屏》时,由于时间限制,一般只能从“浑人”、“莽撞人”、“苦人儿”、“小孩子”、“江湖人”这五种故事中,选择三种来演。原先听过杨少华老先生的,这次是老先生的长子杨威当捧哏说的,先借着对对子互相开涮,即逗哏出上联“风吹水面层层浪”,捧哏对下联“雨打沙滩万点坑”,“万点”对了“层层”一字之差,让对方抓住把柄,狠涮一通,涮的时候,就用的“莽撞人”。要说这杨威先生从长相上和口才上和养老先生还颇有相似之处,不愧是父子,而逗哏的年轻演员功底也很好,独白念得铿锵有力,一老一少配的来劲。另一个段子《口吐莲花》,来自一种古老的魔术,号称请下诸神做法,喝一口水,吐出来,就能变成莲花。这最经典的部分就是捧哏拿自己的脑袋当锣。这段相声表演的近一半时间,当捧哏的都要跟着逗哏请神的咒语拿扇子敲自己的脑袋,还一边喊着“咣咣”的声音,这主要是俩人总故意表演的对不上号,这一来逗的得重新念,捧哏还得重新敲。当捧角的李金宽老先生拿着扇子真往自己的头上砸,嘴里念叨着咣咣的锣声,让人大笑不止的同时,也不禁想想,这么砸也够疼的,老艺术家挺敬业。
刘文步
相声名家刘文步 摄影:烟花
每个段子说完,演员还都会返场说一小段,小段往往比主段还搞笑,那天因为现场没出什么特别的情况,没能听着砸挂(也就是拿现场突发事件开涮,使观众注意力保持在舞台),不知道以后再想来听能不能赶上。就说刚才提到的两个老段子,原来电视里听的时候就笑得前仰后合,前些天在现场,笑成什么样我现在都忘了,只记着演出结束离场时时,肚子酸的弯了老长时间的腰没站起来,揉了一会儿才好。三个小时,不停的笑,等结束了,才发觉到,都过了这么长时间了。
万象归“哏”
相声界有个潜规则,只有在天津卫上历练过,通过了天津观众检验的艺人,才拥有闯江湖的资本。只要没在天津登台表演并获得过成功,就没资格吹牛。为什么?因为天津人平常说话就爱抖包袱,所以天津人对相声的要求高,如果你的相声还不如天津人平时的包袱好,台下就没有笑声,你的相声就“泥”了。 天津人脑子快,思维广泛,联想丰富;天津人嘴慢,不仅语速慢而且频率低,隔半天蹦一句。脑子快加上嘴慢,说出的话跳跃性很大。就好像是在一栋高楼的天井里对话,这一句刚说完,他的思维已经围着天井转了一大圈到了楼上。很多相声名家都是出自天津,老的像穷不怕,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现在的郭德纲,于谦,莫不如此。追溯原因,除了天津作为北方重要港口,汇聚四方文化的特点,从演出本身,还能看着出一些艺术本身的传承。当晚的演出,有个现象,那就是都是老人给新人捧。要说这捧哏的,是需要功底和经验的,哪该说,哪不该说,极讲分寸,没点积累是把握不了的。老演员的捧哏,对年轻演员的激励和带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天津的相声,也在这传承中不断发展着。
开怀大笑
(听相声的年轻人,开怀大笑 摄影:花语)
相声这种艺术要发展,不仅演员要传承,观众也要传承。刚才已经说了,如今一到周末,很多北京人都会自驾或坐城际列车去天津专门听相声,这其中占绝大多数的还都是年轻人,相声旺盛的生命力,在这里不言自明。而天津本地人对相声的痴迷那就不用说了,每个天津人心里,可以说都有一个相声腕儿,甚至有几段自己专属的相声,天津的年轻人很好的传承着嘴慢脑子快的特点,也完美的传承着有趣的天津话。群众的根基,对任何艺术的发展传承来说,都是核心要素。
万象归哏,是行内对相声艺术的总结。京津两地别看离着这么近,相声又和两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就像两地方言一样,京津的相声是大不相同的。北京人的名头是“侃”,要我说,北京人总那么种“正统”感,不太适合相声,更适合评书,京城“的哥”们的话匣子里,天南海北无所不知,很像说书的;相比之下,天津更适合相声。天津人的名头是“贫”,性子随意、热情。生活里的笑料,用天津话来个滔滔不绝,听着不笑才怪,这不是活脱脱的相声嘛。在天津想听相声不难,收音机里大多数频道都放相声,甚至连股票台都放。天津电台的相声节目有好几档,播出的常常不是那些全国风行的所谓新相声,而大都是一些老段子,很多外埠人都没听过,乍一听后感觉甚是新奇,当即上瘾。夏天往老居平易近区遛一圈,马路牙子坐着的垂老爷身边摆个收音机,"口兹口兹啦啦"里传出的多是相声,即使是老段子,仍然不腻。在天津,随便坐在哪辆出租车里,都有可以或许随着电台听一路的相声。若是问司机大哥:一个段子听那么多次,不感觉腻啊?他们会笑着反诘你:"有嘛腻的!你听风行歌曲不也不腻吗?"相声就是天津人的流行歌。天津人似乎骨子里就有相声的基因,用天津一句老话,那就是“万象归哏”。
瞧瞧这脸
(看看咱这张脸,就是说相声的脸啊! 摄影:huaneg)
音乐有流行之说,歌手有过气之讲,相声却没有落伍之理。不用担心选不对曲目,不用害怕挑不准演员,不用恐惧被他人嘲笑没有品位。闲暇时光,花上几十元走进茶馆,品上一杯香茶,嗑上一碟瓜子,该叫好的时候叫好,该鼓掌的时候鼓掌,进进出出,热热闹闹,一下午、一晚上就这样傻傻地笑过去了。昔日乘惯了歌声的翅膀,今日就该搭下相声的列车。这一刻,可以放肆地笑,随意地闹,不用粉饰,无需遮掩,怎样都不觉夸张,如何都不显过分,没有人会冷眼嘲笑,没有什么要斤斤计较,这就是相声的世界,繁忙之后,我们是不是很憧憬这样的世界呢。
(文字信息:夏宇飞)
相声
(年轻的相声演员,演的是传统段子《学聋哑》 摄影:夏宇飞)
笑得不行了!
笑得不行了,哈哈! 摄影:花语
年轻演员
年轻的相声演员渐挑大梁 摄影:和谐剧场
相声脸
说起“相声脸”,女演员也不例外——刘春晖,庞君,是挺有名的演员 摄影:夏宇飞
不仅长得够,体型也很相声
体型搭配也很有相声效果——刘国君、谷宗翰,青年相声演员 摄影:r65892
中国大剧院小剧场
热闹的现场,摄于中国大剧院小剧场 摄影:王会堂
八扇屏
《八扇屏》左边的在用“莽撞人”揶揄人。右侧黑长袍者为杨威,杨少华长子 摄影:夏宇飞
尹笑声
相声名家尹笑声,老先生定力够棒 摄影:天津小冯
闲来垂钓海河边
闲来垂钓海河边 摄影:夏宇飞
海河夜色
海河夜色很美 摄影:夏宇飞
中国的天津,别样的韵味
中国的天津,世界的韵味 摄影:夏宇飞
瓷房子
瓷房子探宝,哥们,找到好东西没 摄影:张昕婧
水城
静静的海河 摄影:夏宇飞
相声景点介绍
文化的兼容,天津人的性子,使相声这门艺术在这里开花结果。天津相声大师辈出,从这里走出了马三立,侯宝林,刘宝瑞等泰斗大家。天津相声以平民化、通俗性为标志,有时候再加上富于喜感的天津方言,是很惬意的休闲方式。来天津旅游,不仅是视觉享受,也是听觉上的快乐旅程。天津是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全国第三大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国际港口城市和生态城市,是中国大陆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的三大中心之一,经历600余年的沧海桑田,特别是近代百年,造就了天津中西合璧、古今兼容的独特城市风貌。
名流茶馆
(名流茶馆招牌,马三立题写的 摄影:夏宇飞)
名流茶馆
名流茶馆的相声演出在天津是很享有的,许多去过天津听相声的都推荐这里。其馆名为天津相声泰斗马三立所题写,可见其与相声的渊源。
茶馆始建于1991年。是改革开放茶馆行业复苏以来天津第一家具有传统民俗特征和举办民间演出性质的茶馆。目前“名流茶馆”分为三处经营,一处位于和平区新华路177号,营业面积约为200平方米,称为“新华路店”;另一处位于南开区古文化街,于2007年2月开业,营业面积约为350平方米,称为“古文化街店”;第三处位于鼓楼南街52号,营业面积为340平方米,2009年10月开业,简称“名流鼓楼店”。名流茶馆”更是以其经营活跃,特色鲜明.文化档次高的特点成为了天津津味文化阵地的代表,被人称为天津茶馆文化的“旗舰”,天津新文化品牌。
开放时间:周一至周五晚7:30,周六周日下午场2:30,晚场7:30
联系电话:
古文化街店:022-27286420
新华路店:022-27116382
鼓楼店:022-82252627
门票:50元
交通指向:
名流茶馆包括三家分店,公交车分别为:
古文化街店——乘15; 801; 804; 954; 观光2路至东北角站,向东走100米即到;周边景点:古文化街,意式风情街,海河狮子林桥,金刚桥,进步桥,北安桥。
新华路店——乘1; 1区; 4; 35; 35区; 50; 611; 650; 693; 808; 831; 838; 845; 851; 851区; 860; 901路至山东路,沿赤峰道北行200米左右,在新华路左转,西行100米即到;周边景点:解放北路建筑群,五大道。
鼓楼店——乘161; 168; 635; 652; 657; 855; 863; 865; 便民61路至鼓楼站,到天津鼓楼,南行100米即到;周边景点:鼓楼,古文化街。
注意:听相声需要到现场提前买票,周末人较多,有时候演出现场会加座,所以要尽量提前半小时以上到达,以免人过多,占不到好座位。
天津其他听相声场所
天津听相声的地方很多,下面这几家名气也不小,也很有看头。
和谐剧场
(和谐剧场 摄影:和谐剧场)
1. 和谐剧场
很火爆,很热闹,团购价很划算,表演的多以年轻演员为主,演的很卖力,缺憾是空间相对较小,桌椅比较挤,得早去,否则容易找不到坐,相声演出在周六周日。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福安大街新文化花园新秀居底商城二层(小肥羊楼上)
订票热线:022-58056037,022-27308663
官方网站:http://www.hexiejuchang.com
周边景点:南市小吃街 古文化街 意式风情街
老城小梨园
(老城小梨园 摄影:乐幽游)
2. 老城小梨园
交通很方便,演员说的不错,新老相声演员都有,而且还会跟观众互动,虽然场子不大,但是气氛特别的好。
地址:天津南开区鼓楼东街202号天津市老城博物馆内
电话:400-101-9899
票价:40元
周边景点:鼓楼 老城博物馆
谦祥益文苑
(谦祥益文苑 摄影:事儿他祖宗)
3. 天津谦祥益文苑
天津“老字号”茶楼。清式小楼飞檐翘角,里边方桌、瓷器、字画无一不带着旧式气息。古香古色的风格,听相声有种别样的感觉。
茶馆地址:天津市红桥区大胡同估衣街(荣业大街向鼓楼方向前行,城厢东路与北马路交口估衣街上
电话:022-27053206
周边景点:鼓楼 古文化街 狮子林桥 望海楼教堂
中国大剧院
(中国大戏院小剧场 摄影:佚名)
4.中国大戏院小剧场
滨江道环境很好,小剧场空间很小,虽然热天时候会有些闷热的感觉,但是在这样的环境是很纯粹的听相声氛围,而且老演员居多,有功底,推荐一去。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哈尔滨道104号喜缘宾馆2楼
周边景点:解放北路老房子 赤峰道名人故居
大金台相声茶馆
(大金台相声茶馆 摄影:Zc_Hydralisk)
5.大金台相声茶馆(乐士全曲苑)
每日都有相声和京剧演出,由哈哈笑、众友相声艺术团、九河及相关曲艺团体出演。每周六上午举办“相声秀场大家说”活动,喜爱相声的朋友均可登台献艺,不定期请专业老师点评,茶馆免费提供演出场地。
茶馆地址:天津市和平区赤峰道57号
订票电话:022-85788185
周边景点:解放北路老房子 赤峰道名人故居
相声团体情况介绍
相声团体主要为众友,哈哈笑,九河几个相声团体,都有老艺术家,也有一些十分有潜力的年轻演员,现提供各团体的演出时间及地点,不妨根据自己喜欢的演员选择一下行程,现在的演出还需以当天水牌上的安排为准,所以建议大家提前买票。
1、众友相声队
名家于宝林所创,初期以专业老牌相声演员为主,现已年轻化,年轻演员功底很深,表现力很强。
重要成员:尹笑声 黄铁良 佟手本 汪恩禄 陈鸣志 邓继增 朱永义 杨威 张永久 刘春晖 李金宽 何德利 杨化然 王春皓 刘磊 张楠
2、哈哈笑艺术团
天津市群众艺术馆所属的群众性文艺团体,既有名家,亦有新人,整理多出传统段子,表演广受欢迎,马三立曾为其艺术顾问。
重要成员:佟有为 马树春 卢福来 于克志 刘文步 郑福山 马洪信 张奎清 刘兰亭 华世泉 王志新 陈树桐 左春来 张万年
3、九河相声队
相声界人士子弟为主的艺术团体,演员功底颇深厚。
重要成员:张子学 宫兰欣 张立林 耿伯春 赵津生等人
相声团体演出时间及地点
周一 19:30 名流茶馆 哈哈笑
周二 14:30 燕乐茶社 众友
19:30 名流茶馆 哈哈笑
19:30 中国小剧场 哈哈笑
周三 19:30 名流茶馆 众友
19:30 谦祥益茶社 哈哈笑
周四 19:30 名流茶馆 哈哈笑
19:30 谦祥益茶社 九河
周五 14:30 谦祥益茶社 九河
19:30 中国小剧场 众友
19:30 名流茶馆 众友
19:30 谦祥益茶社 哈哈笑
周六 14:30 名流茶馆 哈哈笑
19:30 名流茶馆 哈哈笑
19:30 中国小剧场 哈哈笑
19:30 谦祥益茶社 众友
周日 14:00 名流茶馆 众友
19:30 名流茶馆 哈哈笑
19:30 中国小剧场 哈哈笑
19:30 谦祥益茶社 九河
19:40 谦祥益茶社 众友
相声当地交通
火车站
天津站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解放桥东侧
电话:022-60536053
天津西站
地址:天津市北营门西马路87号
电话:022-26189803
天津南站
地址:天津市河东区九经路56号
电话:022-24210073
天津北站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调纬路1号
电话:022-26181162
飞机场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
地址:天津市东丽区张贵庄
电话:(022)24906363
交通指向:
·机场巴士
线路1:天津机场客运区-天津站,6:00-19:30,每半小时从天津机场、天津站双向发车,票价10元。
线路2:天津机场客运区-南京路,机场(航站楼国内出口2号门)首发车为每日10:15,运行时间为每日10:15-19:15,每半小时发车;南京路(香槟小镇)发车时间为每日5:50、9:15、11:15、12:15、14:15、16:15,票价10元。
线路3:天津机场客运区-天环客运站,12:00-17:00,每一个小时整点从天津机场发车,票价10元。
·公交专线
天津开发区专线:航站楼一楼国内出口3号门-泰达中心酒店-塘沽巨川假日酒店,30分钟一班,票 价25元,双向发车。天津机场发车时间为每日08:30-21:00,天津塘沽开发区发车时间为5:30-18:30。
机场专线4路:唐山道-机场,行程约1小时,票价3元。
机场专线5路:天津乐园-机场,行程约1小时,票价3元。
·省际班车
天津机场--北京八王坟,票价35元。
海运
天津新港
地址:天津市塘沽区
交通指向:从天津市区乘汽车或火车至塘沽即到,自驾沿国道G103经海滨大道即可到达港口。
京津城际(北京南-天津站)
京津城际铁路连接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起点为北京南站,终点为天津站城际场,为双线电气化铁路,线路全长119.4 km,其中无砟轨道长度为113.6 km。现已成为沟通京津两市的重要桥梁。
车票平时到站买票即可,火车流水出发,但到客运高峰季节还是尽量提前买票。
市内交通
天津不大,打出租从南到北至多花30元,天津的出租是听相声很好的平台,的哥们的嘴和北京的有一拼,但是拒载现象比较多,需要多注意。
相声当地住宿
天津景区附近都有酒店宾馆,而景区又相对集中。在此推荐下列酒店,交通住宿旅游综合来说都很方便。
1. 桔子酒店北安桥店
地理位置优越,靠近南市食品街,离著名的天后宫、古文化街、意式风情街、火车站都不远,步行即可到达,离鼓楼也不远,出租车起步价内即可。
地址: 南开区兴安路7号中国移动大厦(北安桥口)
价格:230元左右
联系:022-27348333
特别提示:酒店提供早餐,10元/人;房间内有魔方,如果能对好,可以免费获赠一杯现磨咖啡。到一层领取。
2. 远洋宾馆
设施齐全,服务完善,地理位置优越,在海河转弯处,可以看见海河河景和天津全貌,到意式风情街,解放北路,金街等地都很方便,就是价格较贵。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远洋广场5号
电话:022-24205518
3. 如家快捷酒店滨江道店
地理位置较好,邻近火车站,解放桥,与诸多著名景区距离不远。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滨江道32号
电话:022-58996888
4. 如家快捷酒店五大道店
毗邻著名的五大道风情街,交通方便。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汉阳道19号
价格:特惠标间140元左右
联系:400-716-0022
相声当地饮食
美女与包子
美女爱包子 摄影:王咩咩
天津的吃是闻名天下。来天津如果不享受美食,那可以说是白来了。除了津门三绝,草根小吃更会让人流连忘返,这些小吃呆在自己的店里,默默地等待客人品尝。下面推荐一些天津的草根饭庄,可以吃到正宗天津小吃,仅供参考:
大福来(丁字沽店)
老字号的国营早餐店。从环境到饮食到客人都是非常地道的天津味儿。招牌的锅巴菜是天津传统早点,外地很难吃到。饭菜味道没的说,卤很香,锅巴也比别处有嚼头,配上刚出炉的烧饼,很爽、很实惠,怎么吃都不腻,只是普遍味道较重,不适宜口味淡的游客。
地址: 天津市红桥区丁字沽一号路26号
电话: 022-26510727
红旗饭庄(河西店)
说到红旗饭庄,老天津都知道,环境朴素,很整齐,据说罾蹦鲤鱼等天津名菜就是这里首创的,可谓津派菜的代表。出品那都是顶呱呱的,重口,分量大,价格实惠。
地址:天津市河西区隆昌路68号
电话:022-28222656
人均消费:50元
推荐菜: 独面筋 清炒虾仁 老爆三 九转大肠 罾蹦鲤鱼 乌鱼蛋汤 肝泥
扒菜——先将料在窝中码好,煮的时候,随着师傅的一抖窝,料会在空中旋转360度,需要师傅几年的功夫才能练成的。一定要看看。
罾(ceng第三声)蹦鲤鱼:没有将鲤鱼的鱼鳞去掉就炸的一道菜,很需要师傅掌握好火候。上桌后,鱼鳞也可以吃,据说还很好吃。
成桂西餐厅
“历史悠久”的西餐厅,1983年开业。小洋楼共3层,每层的屋子比较小,容纳不了太多人,位置少,所以决定去了就一定要早去,氛围很安静室,内外装修装潢很考究,一层有一架古老的钢琴,又时会有伴奏。每桌都有点蜡烛,半鲜的鲜花,餐具很好,双套的刀叉,还有面包碟和大号吃碟。灯光设置的挺舒适,挺有“西餐厅”的感觉,很有情调。
地址:和平区河北路287号(在著名的“粤唯鲜”隔壁)
电话:022-23311702
人均消费:120元/人
推荐菜:酥皮鲍鱼奶油汤、成桂沙拉。
果仁张
天津的老字号,琥珀腰果和有麻辣火锅味道的果仁好象很好吃。还有什锦包装的,一包里面花花绿绿各种口味的果仁。带特产,如果腻了带麻花,那么这里推荐买点果仁张的干果回去,是很好的礼物。
地址: 和平区荣业大街南市食品街4区2楼87号
电话: 022-27270198
丰富多彩的美食
丰富多彩的天津美食! 摄影:王咩咩
相声行程规划
听相声一般可安排两天,第一天听相声,提前买票,去南市小吃街吃午饭,下午去海河边上看看老洋房,晚上听相声,听完相声沿着海河转转,欣赏海河夜景。第二天早上去大福来吃早餐,然后去天津一些著名的景点游览,诸如五大道、水上公园、解放北路等。按听相声地点规划行程为佳。此外,如果对年画感兴趣,可以去杨柳青玩一天。
天津著名景点
1.感受老洋房:五大道,意式风情街,解放北路——近代商业游乐场所,历史名人故居,纯正西式风情,展现天津历史风貌;
2.海河的桥:可开合的解放桥,日月同辉的大沽桥,解放天津的金汤桥,群狮坐镇的狮子林桥,天津之眼摩天轮;
3.传统古迹:鼓楼,广东会馆,文庙,古文化街,天后宫;
4.文化旅游:天津博物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平津战役纪念馆,北疆博物院(中国早期博物馆之一);
5.大沽看航母:天津滨海航母主题公园;
6.金街劝业场:津门老牌购物天堂;
7.杨柳青:穿越千年,丹青流转。
附:北京旅游推荐
京津城际开通,从天津到北京的时间大大缩短,如果时间足够,可同时游览北京,两地交通发达,去各地都相对方便。
1.著名景点:天安门看升旗,故宫看皇城,北海、颐和园看皇家园林,雍和宫许愿很灵验,奥运场馆重温08激情;
2.京味旅游:北京胡同游(后海胡同、国子监街、南锣鼓巷),老城遗址游(明城墙遗址、元大都遗址公园、德胜门);
3.文化旅游: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军事博物馆,自然博物馆,中国古动物馆,天文馆;
4.购物:老牌商业街(王府井、西单、前门大街),时尚购物去国贸,淘便宜货去动物园批发市场;
5.饮食:全聚德挂炉烤鸭,便宜坊焖炉烤鸭,东来顺涮羊肉,烤肉季,老北京炸酱面大王,护国寺小吃,特色食品还包括:驴打滚儿,艾窝窝,豌豆黄,爆肚,芥末墩,炒红果……。
相声其他信息
侯宝林
(侯宝林的演出 摄影 佚名)
天津话
天津方言,不是天津地区的方言,而是特指以天津旧城为中心的一个尖朝南,底朝北的三角形方言岛内人们所说的土语,即天津话。这个方言岛以北的居民,语言接近北京话,东北一带接近唐山一带方言,西南和东南则接近静海方言。因此,这个方言区内的语言与“岛”周围的天津土语有很明显的区别。
天津方言的特点主要体现在语音方面:
(1)普通话zh、ch、sh这些卷舌声母的字,在天津话里有一部分被读成平舌声母的z、c、s,例如“展览”的“展”(zhan),天津话却读为zan ;“招考”的“招”(zhao),天津话却读为zao;“生产”(shengchan),天津话却读为sengcan;“上车”(shangche),天津话却读为sangce;“事由”的“事”(shi),天津话却读为si;“山脉”的“山”(shan),天津话却读为san等等。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天津话“齿音字”多。
(2)普通话带有r声母音节,在天津话里一般读成零声母,把辅音r换成了元音ī,例如“人”(ren)、“热”(re)、“肉”(rou)、“润”(run)等字,天津话却分别读成in、ie 、iou、iun等。“让、嚷、壤、”等字,普通话读为rang,而天津话却读为yang。
(3)另外,天津话习惯于在a o e开口呼音节前加声母 n。例如把“安全”的“安”读成nan ,把“超额”的“额”读成ne ,把“熬鱼”的“熬”读成nao,把“可爱”的“爱”读成nai,还有“欧洲”“海鸥”等等。
(4)天津话的儿化音居多。例如“这件事”,天津人说“介事儿”;“踢球”念“踢球儿”;“打拳击”叫“捣皮拳儿”等等。
而词语方面,天津方言中有一些特殊的语词,如用途很广的“嘛”(即什么,干什么),“哏儿”(即有趣),‘打擦”(开玩笑),“遭改”(即破坏原貌)等等。在外地极为少见。有的个别语汇听起来令人相当费解,如“觉闷”(觉发脚音)即自觉的意思,不觉闷即不自觉,觉不过这个闷来,即是“不明白”之意。
相声历史
相声,古作像生,原指摹拟别人的言行,后发展成为象声。象声又称隔壁象声。相声起源于华北地区的民间说唱曲艺,在明朝即已盛行。经清朝时期的发展直至民国初年,象声逐渐从一个人摹拟口技发展成为单口笑话,名称也就随之转变为相声。一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后来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的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综合为一体,成为名副其实的相声,而经过多年的发展,对口相声最终成为最受观众喜爱的相声形式。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一般认为于清咸丰、同治年间形成。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在相声形成过程中广泛吸取口技、说书等艺术之长,寓庄于谐,以讽刺笑料表现真善美,以引人发笑为艺术特点,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艺术手段。
一段相声一般由“垫话儿”——即兴的开场白;“瓢把儿”——转入正文的过渡性引子;“正活儿”——正文;“底”——掀起高潮后的结尾四部分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新创作的相声也常有省略“瓢把儿”的。相声用艺术手法组成“包袱儿”,表演当中通过说表而“抖响”使人们发笑。其手法计有:三番(翻)四抖、先褒后贬、阴错阳差、一语双关、自相矛盾、表里不一、歪讲曲解、违反常规等数十种。每一段相声里一般含有四五个以上风趣幽默的“包袱儿”。
相声是一种历史较久、流传较广、有深厚群众基础的曲艺表演形式。尽管相声艺人供奉的祖师是汉代的东方朔,但这个曲种的真正形成和发展起来却是在清同光年间。早年北京有穷不怕(朱绍文)、万人迷、李德锡等人在天桥鬻艺,为相声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在演出实践中创作出不少新段子,大大地丰富了相声的内容。相声虽兴起于北京,但作为码头城市的天津,却是相声兴起繁盛的地方。京津近在咫尺,天津相声演员必到之地,并逐渐形成一个新段子必先得到天津观众的认可才能进京演出的局面。许多著名的相声演员都是在天津演出过多年,成名后才走向全国的。侯宝林、张寿臣、郭荣起莫不如此。
旧时天津的演出场所并不多,除在茶馆、杂耍园子演唱外,主要还是在街头和庙会“撂地”卖艺。“围坐团团密复疏,开场午正到申初。风高万丈红尘里,偏有闲人听说书。”用艺人自己的话说:“俩肩膀扛着一个脑袋,有块地就能演。”三不管是杂耍艺人“撂地”卖艺的重要场所,相声“撂地”的发祥地就在南市三不管。1900年以后,三不管出现雏形,20世纪30年代以后日渐繁荣。
“撂地”卖艺的地场分为三等:上等的设有遮凉布棚和板凳;中等的只有一圈板凳;下等的什么设施都没有,只有一块空地。相声艺人用白沙子在地上画个大圈就开始表演,行话叫做“画锅”,无非靠它吃饭的意思。自嘲是“刮风减半,下雨全无”,过的是“雨来散”的生活。
相声就在人群之中,以“说”、“学”、“逗”、“唱”求得生存。然而挣钱并不容易,有时说完一段要钱,观众却一哄而散。艺人出于无奈,不得不耍“生意口”,甚至说些损话:“小哥儿几个侍候您一场不容易,玩艺是假的,精气神儿是真的。带着零钱,您费心掏点儿。带多了多给,带少了少给。”“您若身上不方便,没带钱,许您白瞧白看,请您站脚助威。”有时为了凑够整钱,加演小段,凑足以后,再接着演。直到相声进入茶园、剧场后,相声演员的生活才逐渐有了保障,演出内容也开始去粗取精,变得文明起来。
著名相声演员
●第一代相声演员:张三禄
●第二代相声演员:朱绍文(穷不怕)、阿彦涛、沈春和等
●第三代相声演员:恩绪、徐长福等
●第四代相声演员:“相声八德”——裕德隆、刘德智、李德祥、李德钖(万人迷)、张德泉(张麻子)、周德山(周蛤蟆)、马德禄、焦德海
●第五代相声演员:张寿臣、常连安、郭荣起、马三立、郭启儒、朱阔泉等
●第六代相声演员:侯宝林、张永熙、刘宝瑞、赵佩茹、郭全宝、王凤山、马志明 、尹笑声、常宝堃、常宝华、常宝霆、杨少华等
●第七代相声演员:马季、侯耀文、苏文茂、唐杰忠、张文顺、李伯祥、杜国芝、高英培、师胜杰、常贵田、赵振铎、范振钰、杨议、牛群等
●第八代相声演员:姜昆、郭德纲、于谦、冯巩、赵炎、刘伟、笑林、王谦祥、李增瑞、尹卓林、李金斗、李菁、徐德亮、高峰、奇志等
●第九代相声演员:大山、周炜、赵卫国、大兵、武宾等
附:台湾著名相声艺人
中国大陆解放时,有一批演员南下台湾,并形成了后来颇具风格的台湾相声
●早期演员(第七代):魏龙豪(魏苏)、吴兆南
●台北曲艺团:刘增锴、郭志杰、朱德刚、刘越逖、樊光耀、谢小玲、粟奕倩、陈庆升等
●吴兆南相声剧艺社:吴兆南、江南(相声演员)、侯冠群、郎祖筠、刘增锴、刘尔金、樊光耀等
●相声瓦舍:冯翊纲、宋少卿、黄士伟等
●表演工作坊:金士杰、赵自强、李立群、方芳、萧艾、邓程慧等
相声知识
基本功——说、学、逗、唱
相声传统的四种基本艺术手段。“说”是叙说笑话和打灯谜、绕口令等;“学”是模仿各种鸟兽叫声、叫卖声、唱腔和各种人物风貌、语言等;“逗”是互相抓哏逗笑;“唱”相声的本工唱是指太平歌词。由于某些关系,过去电视上表演的相声都把所有的歌唱类归于唱中,这是不对的。只要太平歌词是唱,其他的都为学。相声中,常有偏重运用其中一、二种手段的节目,比如《改行》、《戏剧与方言》偏重于“学”和“唱”,《八扇屏》、《春灯谜》以“说、逗”为主。演员也往往以其善于运用某一些手段而形成不同的风格。
垫话
相声演员登场表演正式节目前的开场白,有时也是一个小节目,吸引观众注意或点明正式节目的内容。
入活
指相声演出时,用以将垫话引入正题的一段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包袱
指相声、独脚戏、山东快书等曲种中组织笑料的方法。一个笑料在酝酿、组织时称“系包袱”,迸发时称“抖包袱”。习惯上也将笑料称为“包袱”。
三翻四抖
相声组织包袱的手段之一。指相声表演时,经过再三铺垫、衬托,对人物故事加以渲染或制造气氛,然后将包袱抖开以产生笑料。
一头沉
对口相声的表现方式之一。指两个演员在表演时,一个为主要叙述者,即逗哏;另一个用对话形式铺助叙述,即捧哏。由于叙述故事情节以逗哏为主,故称。
子母哏
对口相声的表现方式之一。指相声表演时,两个演员(逗哏和捧哏)所承担的任务基本相同,如通过相互间争辩来组织包袱等。
抓哏
相声、评书等曲种演出时,在节目中穿插进去的可笑内容,用以引起观众发笑。演员往往现场抓取插话题材,并结合节目内容,以取得良好结果。
逗哏
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主要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甲”。对口相声中,逗哏与捧哏合作,通过捧逗的衬托、铺垫,使叙述中逐渐组成包袱,产生笑料。群口相声增加“泥缝”,其作用与“捧哏”基本相同。
捧哏
对口或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乙”。
泥缝
群口相声演出时配合“逗哏”叙述故事情节的演员,现通常称作“丙”。
腿子活
相声里头为了学唱或者表演一段情节,两人带点小化妆,分包赶角,进入角色来表演,之后还要退出来叙事,这种相声段子行内叫“腿子活”。
砸挂
砸挂是相声里的行话,相声大部分都是在讲故事,而这个故事就得有个主人公,用讲这个人的笑话来达到抖包袱的目的。
贯口
又称“趟子”,为将一段篇幅较长的说词节奏明快地一气道出,似一串珠玉一贯到底,演员事先把词背得熟练拱口,以起到渲染书情、展示技巧乃至产生笑料的作用。
相声大师
相声大师们的出名阶段,都是在天津,过去行当里,只有在天津被认可的艺人,才有成为名家的可能。
1. 张三禄——最早见于记载的相声演员。
2. 朱绍文——艺名穷不怕,被公认为相声的始祖。
3. 马三立——相声泰斗,语言如如行云游风,娓娓道来,天机自露,水到渠成,有时候还有点贫劲儿和粘糊自劲儿,让人着急着喜欢。
4. 侯宝林——相声泰斗,注重相声的知识性、趣味性和评论性,语言清晰,动作自然,神态洒脱,寓庄于谐,化雅为俗,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5. 刘宝瑞——单口相声之王,短篇小说劲敌,善于借鉴吸收独角戏、评话、电影、戏剧等姐妹艺术的优点,大胆革新创造,形成了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艺术风格。